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為特征,隨著骨的脆性增高,發(fā)生骨折危險性增加的一種全身性骨病。
主要臨床表現為骨密度下降,慢性疼痛,活動功能下降等,另外還有骨折等并發(fā)癥導致的高致殘率,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老年骨質疏松癥,受年齡、性別、婚姻、運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較為復雜,老年人患有骨質疏松,常有腰酸背痛,雙膝酸軟和下肢無力、肌肉痙攣等癥狀,這些癥狀對診斷骨質疏松缺乏特異性,需依據骨量水平、骨質結構、影像表現和實驗室骨轉化生化指標,并結合相關的危險因素等綜合進行判斷,骨骼與肌肉密不可分。
適當的運動,能使骨骼與肌肉達到協(xié)調狀態(tài),能提高骨骼肌肉群的力量和改善骨關節(jié)的活動性,長期科學合理的運動,能提高骨的密度,老年人可以長期參與一些健身類的鍛煉,如走路、太極拳、太極劍等,均有利于防止老年骨質疏松癥,在一些物理治療中,一些低頻的脈沖電磁場低強度的脈沖超聲波刺激,也是防止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