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孩子感冒發(fā)燒按摩哪里
病情描述:
孩子感冒發(fā)燒按摩哪里
答醫(y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可以通過按摩降低體溫,但是急性期如果不想吃藥,以酒精擦浴效果最理想,人體的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外關穴是退熱的特效穴位。
1、揉外勞宮100次,做法是在穴位:外勞宮,位置: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處。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約揉50~100次。
2、穴位:肩井。位置: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筋肉處。操作:用兩手拇指與食指相對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稱拿肩井,約捏拿5~10次。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按摩哪里止咳化痰咳嗽的時候可以按摩合谷穴,按摩合谷穴對于久咳不愈的患者有很好的功效,每次按摩的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還可以按摩天突穴,天突穴是在人的胸骨上窩中央處,按摩天突穴能讓肺氣肅降,達到化痰止咳的作用,還可以達到清嗓開音的作用,對于哮喘或者是咽喉腫痛都有一定的療效,一般是按摩10分鐘左右。還可以按摩尺澤穴和太淵穴,都有一定的化痰止咳作用。如果咳嗽有痰癥狀比較輕,可以通過按摩的方法讓病情快速緩解,但是如果病情比較重,而且有感染有發(fā)燒的情況,只依靠按摩達不到根治的目的,還需要抗感染和止咳化痰的藥物,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01:20
-
寶寶積食按摩哪里首先,可以捏脊,患兒要保持趴臥位,以脊柱的正中線旁開兩指,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骶尾骨開始將皮膚輕輕的捏起,慢慢的向前捏拉,由下而上連續(xù)捏,五六次為一組,每捏五六下須將皮膚向上方提拉,一直到大椎穴為止,堅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組,可以有效的改善寶寶積食的問題。第二,摩腹法也就是以肚臍為中心,從上往下沿順時針的方向按摩腹部,一般需要操作30次,這樣操作有助于緩解寶寶積食引起的腹脹及其哭鬧、排便不暢等表現(xiàn)。另外,還可以用清脾經的方法,脾經是位于拇指的橈側,由指尖到指根來回的推300次左右。另外,還可以用推六腑的方法,六腑是位于前臂的尺側,由肘橫紋尺側推向腕橫紋尺側,一般推1~200次就可以了。01:34
-
孩子感冒發(fā)燒按摩哪里孩子感冒發(fā)燒家長一定很著急,今天我就講兩個穴位來教大家如何在孩子感冒發(fā)燒的時候進行一些緩解:第一個,外勞宮穴位,這個穴位是位于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的位置,家長可以用拇指或者中指來推拿它,每次按摩的次數(shù)是五十到一百次。第二個,肩井位,這個位置是在大椎與肩峰連線的中點之處,肩部的筋肉的位置,家長可以用兩手拇指與食指相對用力捏,捏肩上的大筋位置,這個方法稱為拿肩井,一般每次是五十到一百次。當然這兩種方法都是對治療小兒感冒有很好幫助的,但是家長不是太懂的話,找不準穴位的話,建議還是要到當?shù)氐恼?guī)醫(yī)院去讓孩子進行按摩。語音時長 01:26”
-
感冒發(fā)燒按摩哪里一旦生病了,這種情況如果嚴重的以藥物治療為主,或者是輸液治療,不過按摩穴位也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有些癥狀輕的還可以不用上醫(yī)院,可以按摩天突穴,如果有條件的話每天做三到四次,如果沒有條件做一到兩次就可以了。按摩時用拇指,有時候也可以用手掌,所以穴位不要求那么準確,大體方位夠就可以,不是力量越大越好,一般來說酸脹的感覺最好,按摩時應該把手洗干凈,把指甲簡短一些,手要保持一定的溫度,不要冰冷的接觸皮膚。也可以按摩攢竹穴,這個穴位在兩眉頭,連線終點,一直到發(fā)際,成一條直線,也就是額頭的正中線,用倆大拇指在額頭正中線自下而上交替直線的推動。另外也可以按摩太陽穴,發(fā)燒感冒都可以揉這個穴位,一定要注意多喝點白開水。語音時長 1:43”
-
孩子發(fā)燒按摩哪里可以退燒將寶寶的無名指按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推寶寶無名指掌面的末端,動作快速的做離心推,300次左右。家長用一手握住患兒四指,使患兒掌面與前臂掌側向上,另一手食指、中指并攏,蘸水自手掌內勞宮穴經掌后腕橫紋中點至肘窩止,呈單方向推100~200次左右。
-
小孩子發(fā)燒按摩哪里發(fā)燒按摩大椎穴助退燒位置:大椎穴位于頸后的正中位置,突起的較大骨頭的下緣部位。手法:用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對大椎穴進行用力按壓即可,發(fā)燒按摩合谷穴助退燒。位置:合谷穴位于人體的手背上,五指并攏之后,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的最高點處。左右手各有一個穴位,手法:用另外一只手的大拇指指腹用力點按合谷穴即可。
-
感冒按摩哪里大家必須了解一下感冒是一種怎樣的疾病,我們經常見身旁的人發(fā)生感冒,發(fā)燒,它是一些并發(fā)癥,主要是會有流涕,咳嗽,咽痛。一,對于穴位的按摩,我們可以用雙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的指端任意一指,按摩迎香穴后,再用雙手的魚際部揉搓鼻腔兩側的迎香穴至印堂穴的感冒敏感區(qū)。二,可以用洗澡時用熱水沖大椎穴一分鐘以上,而
-
發(fā)燒按摩哪里當身體出現(xiàn)由感冒引起的發(fā)燒癥狀時,可以按摩大椎穴和涌泉穴兩個穴位,按摩這兩個穴位,可以起到一定輔助退燒的作用。大椎穴位于頸后的正中位置,在最凸起的大骨頭的下緣。涌泉穴則位于于人體的腳底,在足底前部凹陷處??梢杂弥父拱磯夯蚯么?~3分鐘,每天2次即可。若是發(fā)燒的溫度比較高,或者是因感染或者是其他疾病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