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科|三級甲等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掃碼可直接手機咨詢我粉絲29人
50歲左右的女性晚上睡覺出汗總是睡不著怎么回事
病情分析:此年齡段的女性,盜汗失眠為更年期綜合癥的癥狀之一,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造成的,為中醫(yī)理論中的陰虛火旺,通常還會伴有心煩、急躁易怒、月經失調或閉經。意見建議:建議放松心情、不必緊張、白天適度鍛煉、多曬太陽、清淡飲食、晚飯后不要喝咖啡、濃茶、飲酒等,可以睡前一小時足浴泡腳。建議女性要保持一顆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避免情緒劇烈波動。
現在在喝中藥,不能吃發(fā)物,雞湯是發(fā)物嗎?
病情分析:雞湯不是發(fā)物。喝中藥不能吃發(fā)物的,但是可以喝雞湯,雞湯營養(yǎng)豐富,可以一定程度滋補,但是不要喝的太多。喝中藥期間除了不能吃發(fā)性食物以外,還應該清淡均衡飲食,減少油膩,以防影響到中草藥的藥性發(fā)揮。意見建議:建議如果喝雞湯,不要太濃,將飄在上面的油去掉,每天不要超過500毫升。如果服用的中藥以溫補作用為主,建議暫停喝雞湯,以免出現上火癥狀。
喝紅豆薏仁水真的會瘦么還是說只是會排水
病情分析:喝紅豆薏仁水不會有減肥瘦身的作用,但作為藥食同源的紅豆和薏苡仁,都有利水祛濕的功效,對減輕水腫有一定的幫助。意見建議:建議服用中草藥前需根據舌苔、脈象、癥候,由??漆t(yī)生綜合分析后指導用法、用量以及療程,不能擅自盲目服用,比如薏苡仁如果不對癥服用會造成脾胃虛寒,經期及孕婦禁忌服用。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堅持長期鍛煉。
后背上半部分燥熱是怎么了?
病情分析:后背上半部分燥熱多為陰虛火旺的癥候。多因起居不規(guī)律、熬夜、飲酒縱欲、暴飲暴食等、耗傷人體的氣血津液,造成陰虧于下、虛陽浮越于上則發(fā)生上述癥候。意見建議:建議飲食清淡,可以多補充含鈣、蛋白質、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飲酒吸煙,起居要規(guī)律,房事必須有節(jié),還要適度運動。如果長期不緩解可以選風門穴、肺腧穴拔罐治療。
最近口干口苦,嘴里黏糊糊的是怎么回事?
病情分析:口干、口苦、口粘考慮肝膽有濕熱所導致。與平時生活起居、飲食不節(jié)有關:比如暴飲暴食、進食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以及飲酒、熬夜、吸煙、情緒波動等,造成肝失去疏泄調達,濕熱內生。意見建議:建議:清淡易消化飲食,保持心情舒暢、適度的運動、多曬太陽、起居一定規(guī)律。禁忌長期熬夜、禁忌飲酒吸煙縱欲、多喝白水。忌濃茶,咖啡等。
紅豆紅棗銀耳枸杞蓮子百合冰糖能一起煮嗎
病情分析:這些藥食同源的品種可以在一起煮水,沒有絕對的配伍禁忌,雖然沒有配伍禁忌,但也不是適合所有人的,人與人的體質千差萬別,或者本身有的人會存在有基礎疾病,最好在服用前由專業(yè)醫(yī)生指導是否對癥,以及用量、服法和療程。意見建議:建議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以免造成血糖升高。枸杞偏補易燥,舌苔黃厚膩的應將枸杞從中減掉。另外孕媽也是禁忌服用的。
生氣時全身發(fā)麻手腳冰涼是怎么回事有什么藥物可以緩解
病情分析:怒則傷肝,生氣時造成肝失去疏泄條達、人體的氣機升降失常、氣血逆亂運行不暢,周身經脈失去榮養(yǎng)則出現全身發(fā)麻,手腳冰涼等等。意見建議:建議注意自我情緒調整,遇到不愉快令人氣憤的事情時,反復做深呼吸。平時可以拇指或食指按揉內關穴、合谷穴、太沖穴、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服藥需要結合舌苔、脈象??漆t(yī)生開具。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藥品使用請結合自身情況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黃連能和甘草一起煮水喝嗎?
病情分析:沒有經過醫(yī)生診治,不能一起煮水喝。黃連清中焦?jié)駸?,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每個人體質不同,應辨證分析,對癥下藥。意見建議:建議服用前由專業(yè)醫(yī)生根據舌苔、脈象、癥候指導下服用,包括劑量和療程。服用期間禁忌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清淡飲食、起居規(guī)律、不能吸煙飲酒。平時要多參加戶外運動,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最近總是一陣一陣出汗是不是更年期?怎么辦
病情分析:女性年齡超過45歲,潮熱汗出,同時伴有月經紊亂應該是更年期綜合征。為陰陽平衡失調,陰虛火旺、虛陽浮越則一陣陣出汗。女性可以吃一些藥物調節(jié)。意見建議:建議多喝溫水,每天至少3000毫升,建議平時放松心情,避免焦躁不安、禁忌飲酒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起居規(guī)律、適度運動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多曬太陽。
睡到半夜總是口干舌燥怎么辦
病情分析:首先晚飯不要吃過于辛辣和油膩的食物,以清淡飲食為主,不要吃太咸、太甜食物,更不要飲酒,這樣就能夠減少口干舌燥的情況出現。意見建議:建議飲食有節(jié)、晚餐不宜過飽、房間溫度在23度左右,冬季取暖比較干燥可以使用加濕器。如果睡眠有鼾聲或有呼吸暫停,也會口干咽燥,最好及時去當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完善相關的輔助的檢查,明確病因,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對癥治療。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yī)療依據
關于我們 ICP備案號:京ICP備170748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602201335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23-0016
Copyright ? 2015-2025 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