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俗稱“蟲牙”或“蛀牙”,是牙齒在多種因素作用下,牙釉質、牙本質或牙骨質上發(fā)生的一種進行性破壞性疾病。通常分為淺齲、中齲、深齲、殘冠、殘根等類型。
1、淺齲:病變局限于牙釉質層,患者一般無自覺癥狀,多數是在口腔檢查時發(fā)現。牙面可出現白堊色斑塊,當牙釉質表面層脫礦后,色素沉積,逐漸形成黃褐色或灰褐色。
2、中齲:齲損已達到牙本質淺層,此時患者對冷熱酸甜等刺激較為敏感,但刺激去除后,癥狀會立即消失。
3、深齲:齲損已達牙本質深層,接近牙髓,患者對冷熱酸甜等刺激有明顯疼痛,且疼痛在刺激去除后仍會持續(xù)一段時間。
4、殘冠:牙冠大部分被破壞,僅剩部分牙冠。若牙髓已暴露,會有明顯的牙髓癥狀,如自發(fā)性疼痛、夜間痛等。
5、殘根:牙冠全部被破壞,僅剩余牙根。此時牙齒已失去咀嚼功能,且易引發(fā)感染,通常需要拔除。
在治療齲齒過程中,常用的藥物包括氟化鈉、硝酸銀等,這些藥物有助于增強牙齒的抗齲能力。此外,對于已形成的齲洞,還可使用樹脂類、玻璃離子類、銀汞合金等材料進行填充治療。預防和治療齲齒的關鍵在于日常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和定期的口腔檢查,早發(fā)現早治療,避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