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為:炒柴胡90克,炒防風90克,炒白術100克,炒白芍藥120克,青皮、陳皮各60克,郁金90克,山楂90克,炒枳殼90克,陳香櫞90克,茯苓120克,山藥150克,薏苡仁12克,娑羅子90克,八月札90克,川楝子90克,延胡索90克,甘草45克,車前子(包煎)12克。上藥共煎,去渣濃縮,加入白文冰50克收膏。每晨一匙,開水沖服。脾虛濕勝是導致本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
外因與濕邪關系密切,內(nèi)因與脾虛最為相關,兩者之間又相互影響,所以健脾、運脾、醒脾法則應該貫穿始終。另外病久瘀滯腸也是病情遷延不愈的關鍵所在,應當引起重視。肝旺脾弱者,情緒緊張或激動后即易腹痛泄瀉,瀉后痛減,胸脅脹痛,脘悶納呆,舌苔薄白,脈象弦細。治宜疏肝理氣,健脾止瀉,方可用此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