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止血藥按其作用機理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是直接作用于血管的藥物。
第二,是改善和促進凝血因子活性的藥物。
第三,是抗纖維蛋白溶解的藥物。
直接作用于血管的藥物有:
第一,安絡血,主要通過增強毛細血管對損傷的抵抗力,使斷裂的毛細血管回縮,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第二,腦垂體后葉素,含催產(chǎn)素和加壓素,加壓素的能夠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毛細血管小動脈和小靜脈收縮。由于肺小動脈收縮可以減少肺的血流量,降低肺靜脈的壓力,有利于肺血管破裂處的血栓形成,達到止血的目的。
改善和促進凝血因子活性的藥物有:
第一,維生素K1,是參與肝內(nèi)各種酶原合成必要物質(zhì),適用于由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各種出血疾患。
第二,止血敏,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數(shù)量,可增強其聚集性和黏附性,促進血小板適當凝血物質(zhì),加快血塊收縮,還可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降低通透性,減少血液滲出。
抗纖溶的藥物:
第一,6-氨基己酸,對纖維蛋白溶解原的激活因子產(chǎn)生競爭性抑制,使纖維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為纖維蛋白溶酶,從而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達到止血目的。
第二,氨甲苯酸,止血原理與6-氨基己酸相同,但是效果比較強,對一般性的滲血效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