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直徑的房間隔缺損,小于五個毫米,既無臨床癥狀,超聲心電圖又無右心室容量負荷增加者,一般不需要介入治療。若在隨訪中發(fā)現,房間隔缺損逐漸增大,且有右心室容量負荷增加,或者出現由于下肢靜脈血栓,導致腦栓塞者,可考慮介入療法封堵房間隔缺損。
二,對于房間隔缺損直徑與心臟增大或者肺動脈高壓程度不相稱者,即缺損直徑不大,但心臟增大較為明顯,或肺動脈高壓較重者除外。依賴房間隔缺損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畸形或者合并房間隔缺損,合并心肌瓣膜疾患等。盡管這部分患者,有時介入治療難度不大,但是均不應該實行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三,對于房間隔缺損邊緣短而薄,且范圍較大者,尤其靠近下腔靜脈側,封堵術后成功率低。術后封堵區(qū)脫落的發(fā)生率比較高,一般不主張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