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灌腸的目的不同,灌腸后須作不同的護理。若用于治療便秘,灌腸后患者產生便意,應鼓勵并幫助病人排便。若用于治療慢性腸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及慢性腎功能衰竭,應采取保留灌腸。
灌腸后宜保持原來的體位并墊高臀部或更換臥位,必要時用無菌紗布卷緊堵住肛門,盡量使藥物在腸道保留時間長一些,以使藥物充分得到吸收,充分發(fā)揮藥物的作用。
當病人有便意且較強時或疲勞時,即讓其排便或下床活動,若用于腸鏡檢查或膽道造影檢查應采取清潔灌腸。灌腸后應觀察或了解排便的次數(shù),最后一次排便是否仍有大便排出,若有則說明腸內食物殘渣未排凈,則應再行灌腸;若無說明腸道內已清潔,可行檢查。
對于有肛周疾患(如痔瘡)及直腸疾病(如息肉)等患者,灌腸時易引起疼痛及出血,要及時止血、抗炎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