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途徑
病情描述:
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途徑
答醫(yī)生回答
病情分析: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和接觸進行傳播的氣溶膠傳播,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要盡量少出門,也不要到人群多的地方去,出門要佩戴好口罩。
意見建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會出現發(fā)熱、乏力、肌肉酸痛、咳嗽、咽喉痛、嗅覺及味覺障礙等癥狀,確診后需及時進行隔離治療,病情加重的患者需及時轉定點醫(yī)院治療。
為你推薦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人群的年齡新型冠狀病毒普遍人群都容易感染,但是像兒童、老年人、孕產婦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還有像艾滋病的患者,惡性腫瘤接受放療、化療的患者以及應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也是容易感染的。尤其是伴有各種像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被感染,而且后期的合并癥可能會更重一些。還有像合并有糖尿病、矽肺、白血病、營養(yǎng)不良、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也是普遍容易感染的。因為新型冠狀病毒人群普遍都易感,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個人的防護,要做到室內勤通風、勤洗手,少去公共場所,外出一定要佩戴醫(y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01:51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特征有哪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其傳染力比較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早期會有發(fā)熱、干咳、乏力的癥狀,少數的患者會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瀉或味覺減退癥狀,隨著病情的進一步進展,會出現呼吸道的癥狀加重,在影像學上可以看到肺部早期由小斑片影,間質的改變,繼而進展為雙肺多發(fā)的斑片影、浸潤影,進一步加重會出現肺實變,而胸腔積液比較少見。隨著病情的進一步加重,會出現氣促,呼吸頻率大于30次每分,指氧飽和度小于93%,氧合指數小于300毫米汞柱,影像學上在24~48小時內,肺部病灶進展大于50%。危重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人會出現休克、呼吸困難,需要進行機械通氣的治療和ICU有效的搶救治療。02:06
-
冠狀病毒肺炎傳染途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的傳播途徑是通過呼吸道飛沫以及密切接觸進行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長時間的暴露于高濃度的氣溶膠情況下,有可能會通過空氣氣溶膠進行傳播,以上就是這種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主要的傳染源就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癥狀感染者也有可能成為這種疾病的傳染源,所以一定要重視呼吸道隔離和接觸隔離。出門一定要記得戴口罩,還要勤洗手,回到家中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平常還要注意個人的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體育鍛煉,有可能會提高個人的免疫力。語音時長 01:11”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途徑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經呼吸道的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呼吸道的飛沫傳播是其主要的傳播途徑,患者在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就可以把含有病毒的飛沫可出氣道之外,使其懸停于空氣之中,周圍的人近距離接觸時就有可能被其感染。接觸性傳播通常是指經過手摸了被污染的生活用品,然后通過手摸鼻、摸眼、摸口等途徑使病毒進入機體之內而發(fā)生感染。部分患者還可以因為處于封閉的環(huán)境中,長時間的暴露于高濃度的氣溶膠情況下,有可能經氣溶膠而發(fā)生傳播。故針對此時傳播途徑一定要控制傳染源,做好相應的防護,特別是戴口罩、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做好環(huán)境的衛(wèi)生和手衛(wèi)生等。語音時長 01:10”
-
冠狀病毒通過什么途徑傳染病情分析: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以及接觸傳播。冠狀病毒包括的亞型比較多,一些可以造成一些嚴重的傳染性疾病,比如非典型性肺炎以及近段時間發(fā)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都來自于冠狀病毒的感染。意見建議:平時應該做好呼吸道的隔離,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包括及時的發(fā)現患者,及時的隔離,切斷傳播途徑,要通過佩戴口罩等方法保護易感人群,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可以更好的預防病毒的感染。
-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途徑有哪些病情分析: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飛沫、口液以及密切接觸傳播。比如,感染者在說話或者打噴嚏的時候,病毒可能會跟隨飛沫一起由呼吸道噴出體外,當我們接觸到這些含有病毒的飛沫以及體液時,就有可能會被傳染。意見建議:最好是減少外出,如果一定需要外出,需要正確佩戴好口罩。盡量減少去往人員密集的場所,減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使用公共衛(wèi)生間。
-
新冠狀病毒肺炎傳染途徑根據目前的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途徑有飛沫傳播,通過咳嗽、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從而傳播給人群。接觸傳播,在接觸感染者接觸過的東西以后,用手觸碰自己的嘴、鼻子以及眼睛等黏膜處,也會導致病毒傳播。另外目前最新研究發(fā)現,在病毒感染者的糞便中含有病毒核酸成分,所以不排除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可能。所以對于新
-
冠狀病毒肺炎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是目前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也有研究表明消化道及密切接觸也可傳播。本病毒可以附著于人體口腔、鼻腔、眼部黏膜處進而進入血液系統(tǒng)復制播散。此類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感染后預后不良。本病目前沒有特效治療藥物,治療應遵循控制患者病情進展、對癥處理、增強患者抵抗力、避免危險因素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