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肢短步態(tài),就是肢體縮短在兩公分以內時由于骨盆傾斜代償而無跛行,而肢體短縮在兩公分以上時患者常以患側足尖著地或者健肢屈曲行步。
第二,疼痛步態(tài),當患肢負重疼痛時步態(tài)急速不穩(wěn),患肢處短縮,雙足延長。
第三,強直步態(tài),適用于創(chuàng)傷炎癥的原因導致下肢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強直時可產生各種不同的強直步態(tài),如髖關節(jié)強直成鞠躬步態(tài)或者足間步態(tài),膝關節(jié)強直多呈足尖步態(tài)或畫弧步態(tài),踝關節(jié)關節(jié)強直多呈鞠躬行、跛行。
第四,搖擺步態(tài),多見于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與臀中肌癱瘓者,若發(fā)生在雙側行走時軀干向左右傾斜,又稱鴨步。
第五:剪刀步態(tài),多見于腦癱患者,壓腿步態(tài)。
第六,多見于脊髓灰質炎后股四頭肌麻痹患者。
第七,跟行步態(tài),多見于靜神經麻痹患者,足不能折曲。
第八,跨閾步態(tài),多見于腓總神經麻痹患者。
第九,外八字步態(tài),多見于臀肌攣縮患者,行走時雙下肢呈外旋外展外行走。
第十,痙攣行步態(tài),各種腦部椎體束、脊柱及脊髓病變導致的偏癱、截癱、腦癱等都可產生痙攣性步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