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對疾病的態(tài)度。由于精神衛(wèi)生知識的不普及,很多已經(jīng)患上抑郁癥的患者,不會積極醫(yī)治,以致病情拖延,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
一旦診斷明確,又好像是背上了沉重的負擔,認為生了精神病,一世就完了,偷偷的進行治療。其實抑郁癥是一種預后良好的精神疾病,即使病情拖延長了些,一般仍然能夠治愈,而且治愈以后,恢復如常人,仍然能夠和既往一樣的工作、學習、生活,而不留后遺癥,所以這是一種良好的疾病。
有的患者之所以有后遺癥,其實是對疾病缺乏正確態(tài)度,造成的所謂的作繭自縛。
第二、對治療的態(tài)度。一般的抗抑郁的治療,它的效果出現(xiàn)一般待兩到三周的過程,但是治療初期階段,由于對藥物的不適應,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許多病人由于缺乏信心以及不能忍受,擅自中斷治療,輕易的更換醫(yī)生,改為其它療法,以致一段時間下來,藥物用用停停,停停用用,品種頻繁更換,最重要是一事無成,成了老大難的問題。
第三、對生活的態(tài)度。患了抑郁癥,多數(shù)患者少言懶動,尤其早晨更懶得起床,有的整天臥床不起,生活不主動料理,飯也不愿意吃。
在這種情況要勉強自己維持正常的一個生活規(guī)律,可以找親友聊幾句,在家里看看報紙、小說、聽聽廣播,即使缺乏興趣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對減輕病情和藥物不良反應都有幫助。但是要掌握適度,不必過分勉強自己,理解這樣做也是一種輔助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