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和痔瘡是兩種常見的肛腸疾病,它們均可導致便血,但表現(xiàn)形式和病因有著顯著的差異。
肛裂是指肛管皮膚裂開后形成的潰瘍,常由大便干燥、排便用力過猛等原因引起。肛裂導致的便血通常表現(xiàn)為便后滴血或手紙上帶血,血液顏色鮮紅,且往往伴隨著排便時的明顯疼痛和肛門痙攣。治療肛裂常用的藥物包括硝酸甘油軟膏以緩解疼痛,促進裂口愈合;局部使用消炎藥如紅霉素軟膏預防感染;在嚴重便秘的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輕瀉劑如乳果糖以促進排便,減輕排便時的痛苦。
痔瘡是由于直腸末端靜脈叢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其便血通常是無痛的,血液可能覆蓋在糞便表面,或是排便后滴落,嚴重時可呈噴射狀出血。痔瘡便血的顏色也是鮮紅色。治療痔瘡的藥物包括收斂止血藥如馬應龍痔瘡膏,它含有麝香、牛黃等成分,能涼血止血、消腫止痛;另外,復方角菜酸酯栓也能有效緩解痔瘡引起的不適;在急性期,為了止血、減輕炎癥,還可能會用到止血敏等止血藥物。肛裂便血通常伴有疼痛,而痔瘡便血則多為無痛性;兩者在藥物治療上也存在區(qū)別,需根據(jù)具體癥狀選擇合適的藥物。若出現(xiàn)持續(xù)的便血情況,應及時就醫(yī),以免延誤病情。